承诺书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11天前

来源:网络
承诺书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当它符合一定条件时就具有法律效力。
首先,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作出承诺的人必须能够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比如一个成年人正常情况下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等可能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他们所作出的承诺书效力可能存在问题。
其次,意思表示要真实。也就是说承诺人是在自愿、真实的情况下作出承诺,不存在被欺诈、胁迫等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形。例如,一方以威胁另一方生命安全的方式强迫其写下承诺书,这种情况下该承诺书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可能无效。
再者,承诺书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法律规定的强制性内容是必须遵守的,公序良俗代表着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如果承诺书内容与之相悖,自然不具有法律效力。比如,承诺书中约定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那这份承诺书肯定是无效的。
案例一:借款还款承诺书
小李向小张借款5万元,并出具了一份承诺书,承诺在一年后归还全部借款。小李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出具承诺书时也是自愿真实的,而且承诺书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一年后小张要求小李还款,小李却拒绝。小张将小李告上法庭,法庭经审理认为该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判决小李按照承诺书内容履行还款义务。
案例二:竞业禁止承诺书
小王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公司要求小王签订一份竞业禁止承诺书,承诺在离职后两年内不进入同行业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小王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签订时也是自愿的,且该承诺书约定的竞业禁止范围、时间等都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后来小王离职后违反了承诺书的约定,进入了一家竞争对手公司。原公司将小王起诉,法院判定该竞业禁止承诺书有效,小王需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三:房屋租赁承诺书
赵先生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孙女士,孙女士签署了一份承诺书,承诺会爱护房屋设施,按时缴纳租金,不得擅自转租等。孙女士是有行为能力且自愿签署,承诺书内容也符合法律规定和正常租赁的公序良俗。然而孙女士在租赁期间未经赵先生同意擅自将房屋转租给他人,赵先生依据承诺书将孙女士告上法庭,法庭认定承诺书有效,孙女士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
承诺书在满足上述条件时就具有法律效力,对承诺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承诺人违反承诺时,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在签订承诺书时,当事人也应该仔细审查承诺书的内容,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
相关推荐